近日,由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PI郑晨光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动态记忆处理的超精细解码与增强技术”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大学副校长、实验室执行主任明东,天津市环湖医院党委书记葛乐,党委副书记、院长佟小光,以及项目专家组成员、天津大学相关部处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倪广健主持。
项目专家组组长由北京大学朱露莎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殷涛研究员,河北工业大学徐桂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杨菲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郭大庆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楠主任,西湖大学杨杰研究员受邀出席。
明东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欢迎辞。他表示,该项目的获批体现了国家对动态记忆解码与增强这一脑科学核心问题的高度重视,希望团队聚焦"生物与信息融合"的战略方向,紧密围绕"超精细记忆解码-仿生调控芯片研发-临床验证"全链条开展协同攻关。他表示,团队将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主体责任,统筹临床医院、科研机构及企业优势资源,为项目提供平台支撑与组织保障。
佟小光代表临床中心致辞。他高度评价实验室团队在记忆解码与调控领域的领先地位,表示环湖医院作为项目组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优势,开放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临床资源,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随后,明东、葛乐、佟小光为项目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
项目负责人、实验室PI郑晨光教授围绕项目总体情况和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项目指标和关键节点安排,并说明了项目的组织管理机制和项目组沟通协调机制。课题一负责人脑机海河实验室郑晨光、课题二骨干成员天津市环湖医院尹绍雅、课题三负责人北京大学吴思、课题四负责人天津大学孙彪,课题五负责人北京大学伊鸣分别就五个课题的总体情况、实施方案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
项目专家组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控制、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等具体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完善记忆功能量化评估标准体系、重点把控关键节点、严格对标任务指标、确保跨课题数据共享与进度协同等意见和建议。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记忆障碍为典型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疾病高发,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探索行之有效的记忆障碍治疗方法始终是临床脑系科的关注热点。本项目面向认知记忆障碍患者情景记忆、定向识别、空间导航等功能损伤,旨在解析全脑分布式的跨尺度神经编码原理,建立基于微观至介观水平神经信息的精细记忆目标解码技术,开发特定记忆状态依赖的、靶区活动仿生的闭环神经反馈技术及刺激芯片,形成面向动态记忆增强的“在线解码-假体仿生-多模调控”生机交互系统,从而实现典型疾病中记忆障碍的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