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年约有20万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缺陷,其中22%左右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疾病和血液疾病是最常见的4种遗传疾病。基因治疗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遗传疾病的治疗,甚至能从根本上治愈。中国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飞跃,是当前世界上注册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第三大国家或地区。随着腺相关病毒(AAV)、慢病毒(Lentivirus)、脂质纳米颗粒(LNP)、基因编辑(CRISPR)等载体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基因治疗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生命医学热点和投资的重点关注领域[1]。
2022年12月1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张磊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 Haematology》(IF=30.153)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 therapy in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的述评文章,详细梳理了中国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发展脉络,总结了中国基因治疗临床需求,分析了中国基因治疗发展瓶颈和发展方向。这是继今年7月张磊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 Haematology》全文发表亚洲首个血友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2],以及10月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176.079)报道全球首例血友病患者基因治疗后无凝血因子输注成功实施膝关节置换后[3],应《The Lancet Haematology》期刊Owen Stretton资深执行编委特邀,就“中国基因治疗研究现状”发表的述评文章。
该述评首先追溯了中国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从中国第一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到当下中国基因治疗全面开花的过程;总结了中国基因治疗临床需求,对可进行基因治疗的遗传性疾病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包括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神经系统遗传病和肿瘤等;对在中国优先发展的基因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包括腺相关病毒/溶瘤病毒/腺病毒主导的体内基因治疗(in vivo)、慢病毒/逆转录病毒/电击法介导的体内回输前基因治疗(ex vivo)、直接递送基因和CRISPR基因编辑治疗等。
该述评还就中国基因治疗的发展瓶颈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总结,包括基因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问题。其中,分析了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存在的基因治疗载体递送效率、目的基因的表达时长、基因编辑效率和安全性等问题,并总结了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分析了AAV基因治疗血友病过程中免疫反应问题,提出了及时、高效、全面的监控方案,有助于提前干预并避免基因治疗效果下降。最后,提出及时观察、随访和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也是基因治疗临床应用广泛开展的必要条件。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张磊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Wang D, Wang K, Cai Y. 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 in gene therapeutics in China. Gene Ther. 2020;27(7-8):338-348.
2.Xue F, Li H, Wu X, et al. Safety and activity of an engineered, liver-tropic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expressing a hyperactive Padua factor IX administered with prophylactic glucocorticoids in patients with haemophilia B: a single-centre, single-arm, phase 1, pilot trial. Lancet Haematol. 2022;9(7):e504-e513.
3.Xue F, Wang P, Yuan Z, et 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fter Gene Therapy for Hemophilia B. N Engl J Med. 2022;387(17):1622-1624.